2017-11-19關心孩子,讓「好奇」成為對話的開始(2017/11/23)
20171119感動一備子活動剪影 11/19 ,是本會【感動一備子~ 2017 翻轉教育年會】的第二天。我們邀請了李崇建老師,與學員教師談「內在自我成長 - 薩提爾模式課堂運用」。 ‧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有《心教》、《心念》、《麥田裡的老師》等多本著作的崇建老師,已經多次來本會擔任講座,上課時談笑風生一如以往。 崇建老師請大家思考,從事教學工作的我們,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,在面對不同學生、不同生命時,如何回答相同的人生大哉問:「我的父母,希望我,成為一個怎樣的人?」 ‧負面童年經驗( ACE )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,或多或少都獲得過「負面童年經驗( ACE )」。 根據 Vincent Felitti & Robert Anda 做的一份 17,000 人的研究發現,將近 3 分之 2 的人,有 1 個或 1 個以上的 ACE ; 8 分之 1 的受試者 ACE 分數大於 4 分。而 ACE 分數越高,成年後有愈高機率罹患身體與心理疾病,而在成年之前,不論學業或行為問題的出現比例也愈多。 ACE 指數較高,比起 ACE 分數 0 的人,有較高機會得到癌症、憂鬱症、甚至壽命也因此較短。童年創傷與成年的飲酒問題、藥癮問題、肥胖症、高血壓、憂鬱症、自殺傾向、性傳染病、癌症、或是心血管疾病都密切相關。 所以,老師們或許可以嘗試去關心、瞭解:「這個孩子發生什麼事情?」而不再只是將孩子貼上「問題兒童」的標籤。 ‧練習「好奇的對話」 透過對話,才能脱離二元對立~對錯、是非、好壞、優劣,並創造多元的觀點。以「好奇為主軸」的刻意練習,遵循「不說道理、不給答案、不命令指責、不解釋、不引導到自己期待、不問『為什麼』、前三句不問『你覺得呢』、不解決問題而以關心人為主」的對話準則。 崇建老師說:每個生命都有他獨特的風景,我們可以學習「欣賞他人的努力」,並勇敢面對所遭遇到的各種頓。 「大量的現場示範」是崇建老師最令人折服的地方,整場講座就在如沐春風的溫馨氣氛中畫下句點。 ...